消毒杀菌
消毒杀菌是为虾提供无病水环境的重要步骤。在放养开始之前,要对养殖场的各个方面(池塘本身、所有设备和养殖用水)进行消毒,以确保消灭病原体,并将疾病风险降至最低。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池塘和设备杀菌:首先,用含有消毒剂的高压喷雾清洁池塘和设备。建议使用 10 ppm 三氯异氰尿酸 (TCCA) 和 30 ppm 次氯酸钠。消毒后,擦洗池塘衬里以确保生物膜被解除。然后,清除之前所有剩余污泥,这是病原体和有害成分的来源。如果农场在上一茬养殖中爆发了疾病,请使用 pH 值高达 11 的石灰来根除孢子,防止在下一茬中再次爆发。
- 水消毒:水杀菌需要两个步骤:预过滤和消毒。在进水口使用网孔小于 200-300 微米的过滤器进行预过滤,以防止病原体、捕食者和不需要固体物质进入。过滤器应定期维护,用清水冲洗并去除任何沉积物。至于水消毒,则使用化学消毒剂来消灭所有的病原体。将 20–30 ppm 60% 的次氯酸钠、0.5–2.5 ppm 高锰酸钾 和 10 ppm TCCA 加入过滤后的水中 24 小时。在化学消毒过程中保持充分通风。要去除余氯,就使用余氯三倍浓度的硫代硫酸钠,在 24 小时内泼洒两到七次。

清塘消毒
管理水质
在对虾养殖中,管理水质通常被认为只是增加了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复杂的程序,而且收益不明确。然而,水质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它是预防农场疾病以及小规模疾病进一步爆发的关键方法;它不仅使一位养殖户受益,而且使整个地区受益。
管理水质的工作原理是防止病原体进入和将病原体排除在塘口之外。以下是您可以在塘口开始实施的一些最简单的生物安全措施。
塘底铺上塑料膜——最常用的材料是高密度聚乙烯 (HDPE)。铺塑料膜可以更轻松地控制水,因为水不直接与土壤接触,这种接触可能引发复杂反应,产物对虾而言是剧毒的。
用围栏保护塘口——防止野生动物,如可能携带有害病原体的螃蟹进入。
控制人员和车辆的流动——确保所有员工和访客在进入和工作之前和之后都经过消毒和清洁程序。所有车辆进出前都应经过相同的程序。
将饲料和益生菌放在特定的仓库——以保持清洁,防止与可能携带疾病的外部媒介接触,并提供稳定的温度以更好地储存饲料。
确保该地区有可用的实验室以及技术指导人员——实验室对于两件重要的事情很重要:评估水质和检查疾病。在您所在地区拥有一个可靠的实验室非常有益,因为在当地进行这些检查比将您的水或虾样本发送到另一个城市要快得多。

池塘消杀
保持最佳pH
pH是最关键的水质参数之一,因为它直接影响水体藻类和细菌组成。可以通过使用碳酸氢盐或碳酸盐化合物来保持pH,例如 NaHCO3、KHCO3、Na2CO3、CaCO3 和 CaMg(CO3)2。最好定期进行处理,而不是在pH出现峰值时进行处理。建议在夜间或清晨调节pH。碳酸氢盐化合物会与二氧化碳 (CO 2 )发生反应,由于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在夜间更容易累积。
拥有全套测量工具
这可能看起来很简单,溶解氧 (DO) 计、pH 计、折射计和化学测试套件,细菌检测装置,显微镜等。许多养殖户没有这些设备,养殖过程中全靠自己感觉来控制各项活动,从而可能因管理不善而导致严重后果,如一夜之间对虾缺氧死亡,亚硝酸盐中毒导致肝脏肿大等等。一套完整的工具可以帮助您获得有关塘口条件的准确数据,允许你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简易溶氧计
评估虾苗和虾的健康状况
放养前,应定期检查孵化场的虾苗。放养后还应每周评估一次虾的健康状况。这有利于保持虾的最佳生长和检测可能的疾病迹象。要检查的关键事项是:
- 能否积极游动
- 形态是否正常
- 肝胰腺发育是否正常
- 有没有附着的其他生物
- 肌肉有没有混浊
- 肌肉与肠道的宽度比为 是否为3:1
- 肝胰腺是否又大又黑
- 鳃是否呈白色或灰色
- 有没有黑褐色斑点
- 有没有蜕皮不完全的残渣,身体有没有伤口或严重扭曲

虾须发红属正常现象
定期采集虾样本
抽样检测使养殖者能够了解虾的生长情况并调整饲料制度,防止过度喂食和喂食不足。建议每 5 到 7 天使用适合当前虾大小的网对虾进行取样。抽样是为了估计平均体重 (MBW),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如何取样,这应该具有代表性。避免在料台附近取样,因为那里的虾往往比其他虾大。垂直随机采样——覆盖水体的顶部、中部和底部——以及水平采样,覆盖池塘的各个角落。避免在虾脱壳期取样。
使用虾苗桶法取样
从孵化场获得的虾苗总数通常通过对包装袋样本进行计数来确定。放养后,养殖户通常不会进行后续采样,但了解放养后24小时的成活率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虾苗经过压力诱导适应环境后的情况。我们正在试验用苗桶法来估计存活率。苗桶是一个侧面有孔的小桶,上面覆盖着网布。要取样,请在苗桶中装入 100 虾苗,并将其留在池塘表面 24 小时。24 小时后,可以计算虾苗以估计有关种群和存活率的初始数据。这些数据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用来调整正确的喂养方式,以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

定期抽样检查
注意脱壳期
脱壳可以让虾长得更大,我们需要通过定期取样来了解虾所处的蜕皮阶段,这样我们才能在蜕皮发生时更好地做好准备。最好通过补充足够的微量元素来帮助虾进行新外骨骼的形成,有助于防止因脱壳失败而导致死亡。有助于虾蜕皮的有益微量元素是:Ca(钙)、Cu(铜)、Mg(镁)、Na(钠)、P(磷)、K(钾)、Se(硒) 和 Zn(锌)。

虾脱下来的甲壳
适时使用益生菌
益生菌是有益的细菌,可以促进虾的生长,防止压力和疾病,以及保持良好的水质。益生菌最好在虾苗时期就开始使用,帮助幼虾适应新环境并提高水质,并且最好伴随整个养殖过程。有益细菌通过增强虾肠道健康和维持相对良好的环境而起作用,让虾长得又快又大。
实施暂养过程
对虾养殖者通常将孵化场的虾苗直接放养到养成池,但这是有风险的,因为虾苗的免疫系统相对不发达。通过设置暂养池确保虾苗的免疫系统在养成期之前得到增强,有助于降低夭折风险。为实现这一目标,孵化场的幼体应在密度超过 2000 尾/m平方米的相对较小的暂养池中放养30 天。小尺寸的暂养池意味着更小的药量,与更大的养成池塘相比,益生菌与各种药物会更有效,从而降低死亡率和成本。
结论
每个农场都有特定的需求和挑战。但是,将其分解为基础知识,这些技巧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各种农民。我们希望这 10 个简单的技巧可以帮助虾农对其养殖场实施更好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