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著名小说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他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嘉靖四十五年(1566),赴长兴县丞之任的吴承恩,时年六十一岁。
在长兴,与吴承恩共事的县令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由于归有光和吴承恩有过相似的履历,二人彼此尊崇,相处甚为融洽。长兴县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三块二人合作的碑刻,即《梦鼎堂记》《圣井铭》《长兴县令题名记》。
明穆宗朱载后隆庆元年(1567),归有光按例进京朝觐。归有光一走,县里的政事另由湖州知府派员处理,即所谓“摄令”或“署印”,作为县丞的吴承恩便和这位署印官一起共事。没有想到的是,该署印官在征秋粮时趁机枉法贪赃,吴承恩亦被牵扯其中,蒙冤入狱。
幸亏吴承恩有一个好朋友李春芳,时任武英殿大学士、内阁宰辅,位高权重,名震朝野。他出面为吴承恩开脱说情,不久后,吴承恩获释。
离开长兴后,吴承恩被调到湖北蕲州的荆王府去作“纪善”,一个专管王府礼仪、教育的八品官。在荆王府三年间,他终于完成了巨著《西游记》创作。隆庆四年(1570),吴承恩将《西游记》的书稿交由王爷处理,自己回到了故乡。又二十年后,书稿在南京一个叫金陵世德堂的书店出版。
【链接:长兴县令归有光
比吴承恩稍早一些赴长兴上任的还有另外一个人,他就是吴承恩的直接上司、长兴县令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归有光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人称“震川先生”。
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嘉靖四十四年(1565),归有光授湖州长兴县知县。他重视教化,治政廉明。每逢处理诉讼事宜,务明事实真相。当时长兴县内盗贼极多,官府乱抓一批无辜者,他用计擒获盗首,使狱中蒙冤受屈者30多人获释。不久因得罪豪门与上司,调任顺德(河北邢台)通判,专门管辖马政。后又由大学士高拱、赵贞吉推荐,于隆庆四年(1570)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修《世宗实录》。
归有光、吴承恩二人在长兴共事,实在是文坛佳话。两人当时都是六十一岁,都是第一次做官,从前都曾是少年才子,都是久考不中。论今天的名气,吴承恩远胜归有光,但论昔日影响,归有光却比吴承恩更为响亮。当时吴承恩仅在淮安、金陵的小圈子里有点名气,而归有光在全国已经有了相当的影响。
归有光卒于南京,年六十六岁,葬于昆山城东南门内金潼里,今昆山归有光墓,为旅游景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