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
鲁哀公问:“做哪些事才能使老百姓信服呢?”孔子回答:“如果把正直贤能的人提拔起来,放在奸邪小人之上,老百姓就会信服;如果把奸邪小人提拔起来,放在正直贤能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信服。”
【注释】
(1)《朱注》:“哀公,鲁君,名蒋。凡君问皆称‘孔子对曰’者,尊君也。”
(2)《正义》:“汉《费凤碑》:‘举直措枉。’与郑本合。《说文》曰:‘措,置也。’‘措’正字,‘错’假借字。”“直者居于上,而枉者置之下位,使其贤者得尽其才,而不肖者有所受治。”
(3)《皇疏》引范宁云:“哀公舍贤任佞,故仲尼发乎此言,欲使举贤以服民也。”
【解读】
此章主题,乃是从君主的角度讲,为政要任用贤臣而控制小人,此诚如李泽厚所言:“在近代民主制度之前,总有这个所谓‘用人当否’的问题”(《论语今读》);如何“举直措枉”,的确关乎政权的稳固,乃至自身的安危。鲁哀公在位期间,国事日非,“三桓”把持朝政,故孔子发此言以谏之,但恶果已种,鲁哀公最终还是客死他乡。
《周易》对君子、小人多有论及,对举贤用能也很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它对“天地闭,贤人隐”(《坤文言》)和“贤人在下位而无辅”(《乾文言》)等局面表示深切担心;另方面,它还在不少地方明确提出了“养贤”“尚贤”的重要思想。比如,大畜卦《彖传》就说:“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另我们知道,鼎为国器,是国家的象征,现在还有“定鼎”的说法,而治理国家不能不涉及“用人”问题。故鼎卦《彖传》说:“鼎,象也。以木巽火,亨(烹)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盖鼎卦(
)下巽上离,巽为木、离为火,其卦画有鼎之象;牛钮等《日讲易经解义》对此释曰:“以巽木入离火,藉以烹饪,又有鼎之用,故曰鼎也。此岂直一物之微已哉?报功之典,莫大于享帝,特牲以迓居歆,而必用鼎以烹之,始可以输其诚。经邦之道,莫重于养贤,饔飧以明式燕(宴饮),而必得以用鼎以烹之,始得以申其敬。”又颐为养,故颐卦《彖传》不仅讲到“自养”问题,还专门讲到“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系辞上》在解释大有卦上九爻辞“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时,孔子更明确说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由此可见,《周易》对“养贤”“尚贤”以及“自养”何其重视!
至于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如何任用贤人而贬黜奸邪,《周易》在爻辞中也多有阐发,限于篇幅,这里仅举师卦言之。师卦(
)下坎上坤,其中惟九二为阳爻居下之中,贤人也,故为领军之大将;六五君位,柔顺而中,与九二相应,圣君也。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正君臣相得之象。而六三以柔居刚,不中不正,又居九二之上,恰小人监军之象,其或限制九二之军权而坏事,故爻辞戒之“师或舆尸,凶”。《周易》其他诸卦,以五比君,以二比贤臣,以三、四比小人者所在多有,读者可结合本章旨意细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