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沙晚报评论员: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07:12:00    

长沙晚报全媒体评论员 岳冠文 朱炎皇

这是春光明媚的4月;

更是干事奋进的4月。

27日,长沙奥体中心开工。28日,兴联路大桥通车试运行。两大标志性工程一南一北,恰似星城发展的“双翼”——南部聚焦融城,北部助力联通,以基础设施升级为长株潭一体化注入动能,为市民生活提质、城市能级攀升按下“加速键”。

开工机器轰鸣,车行湘江两岸,见证梦想荣光绽放。

这是长株潭一体化的“强引擎”。长沙奥体中心占地千亩,填补了湖南无6万座以上大型体育场馆的空白。这一“巨无霸”项目不仅是未来承办全运会等顶级赛事的新地标,更将融合高端赛事、全民健身、文体展演等功能,打造“体育+生态+智慧”的24小时活力空间。其选址天心区解放垸片区,地处长株潭三市交界,与湘江科学城隔江相望,成为融城核心节点。项目联动国家医学中心、绿心中央公园等建设,加速长株潭都市圈从“物理融合”向“功能融合”晋升。

这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加速器”。兴联路大桥总投资37.93亿元,全长5.475公里,是长沙第12座湘江大桥。作为北部交通“关键一横”,它串联望城区与开福区,促进滨水新城与金霞组团发展,打通高铁西城、月亮岛文旅新城、高岭枢纽、霞凝港物流枢纽等重要片区。并与长益高速无缝衔接,成为常德、益阳进入长沙的快捷通道。通车后,原需绕行30分钟的车程将缩短至10分钟,大幅缓解城北交通压力,促进物流、商贸等产业协同,并与预计今年竣工的暮坪湘江特大桥形成南北呼应,推动长沙从“单核集聚”迈向“多中心联动”,助力“一江两岸”均衡发展。

这是民生福祉跃升的“动力源”。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奥体中心项目规划了主体育场、综合体育馆、跳水游泳馆及7万平方米的室外空间,建成后,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国际级赛事、文艺演出和健身休闲服务,极大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而兴联路大桥通车,则意味着两区两岸居民通勤时间大幅缩短,生活便利度显著增强。

开工与通车,不仅是两个工程的里程碑,更是长株潭都市圈迈向更高能级的关键一步。好似长沙高质量发展棋局中的“战略棋眼”,前者落子南部融城核心,以文体赋能激活绿心中央公园生态价值;后者布局湘江北部咽喉,以交通破局打通城北产业协同脉络。两处“棋眼”互为犄角,不仅盘活了城市空间格局,更以“关键落子”牵引全域资源高效配置,推动区域发展从“单点突破”向“全局联动”跃升。

今日之项目,明日之发展。

近年来,长沙的GDP增速之所以在全国领跑,在跨入“万亿俱乐部”之后依然气势如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断强化“项目为王”导向,始终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市委、市政府连续多年把项目建设作为“新春第一会”的主要议题,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长株潭融城、重点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谋划、实施、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主抓手,抓项目建设,提振的是信心,凝聚的是力量,赢得的是未来。前不久,省发改委公布名单显示,2025年省重点建设项目289个,长沙88个项目入围,占总量的三成。无论项目个数,还是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长沙均位列前茅,充分体现了省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决心和魄力。

项目建设,既是谋子,也是谋势;既是发展观,也是方法论。实践证明,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可以说,没有高质量项目,就没有高质量产业,就不可能有高质量发展。

人间四月,春色满园。惠科、海信等一个个重大项目在星城大地拔节生长,长沙的产业竞争力、区域辐射力、市民幸福感将迎来新一轮提升。

湘江之水源远流长,未来发展浩浩荡荡。这座城市,正以项目建设的“硬支撑”和民生服务的“软实力”,书写着现代化新长沙迈向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生动实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