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评论|中蒙博览会给内蒙古带来了什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1 09:10:00    

8月25日至31日,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呼和浩特举办。作为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载体,本届博览会以“深化互利合作 推进合作共赢”为主题,既是中蒙建交76周年与博览会创办十周年的双重纪念,更是中国向北开放战略的深化实践。

十年来,中蒙博览会从区域经贸平台跃升为辐射东北亚、联动“一带一路”的国际性盛会,为内蒙古对外开放注入强劲动能。

向北开放的“强引擎”,重塑内蒙古区位价值

内蒙古内联八省、外接俄蒙,历史上是“草原丝绸之路”与“万里茶道”的枢纽。中蒙博览会的十年深耕,让这一区位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开放动能。

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AGV无人驾驶车辆穿梭往来,通关进入“读秒时代”;甘其毛都口岸,第二条中蒙跨境铁路的建设如火如荼;20个立体化口岸、40余条国际航线,织就了一张贯通亚欧的物流网络。

十年间,内蒙古口岸货运量从2015年的6500万吨提升到2024年的1.2亿吨,中欧班列累计通行超5万列。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让“向北开放”从蓝图变为畅通的现实走廊。

2024年,内蒙古与168个国家(地区)开展贸易,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值达8150亿元,占全区外贸总值60.4%;仅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对蒙贸易额已占中蒙贸易总额的60%以上。博览会架起的合作之桥,正将地理相邻的“地利”转化为区域协同发展的“红利”。

从双边共赢到多边共享

十年来,博览会吸引40余国、超8000家企业、近4万名客商参与,签约项目近600个。从第四届单届签约3800亿元,到蒙古国企业单届创下600万元销售额,博览会已成为区域产业链融合的加速器。同时,它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国“草原之路”战略对接,将合作范畴从传统矿产、畜牧拓展至新能源、算力经济等前沿领域。

作为国家8大算力枢纽节点之一,内蒙古以“东数西算”工程为牵引,打造全国最大云计算园区。本届博览会首次设立绿色算力与人工智能展区,展示“东数西算”解决方案及蒙古国新能源数据中心规划,吸引100余家国际采购商对接,以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宁德时代、隆基绿能等20余家全球500强企业携技术亮相,一条基于风光资源与算力协同的跨境产业链正加速成型。

以温度筑牢合作根基

开放不仅是货物的流通,更是人心的交汇。十年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助力2000余名蒙古国学子求学北疆;中蒙联合实验室推动生物高分子技术落地;“光明行”行动让600多名蒙古国眼疾患者重见光明。2024年边民互市交易额达7.8亿元,参与边民15.8万人次——这些带着温度的数字,让开放成果惠及寻常百姓。

内蒙古推出25项边贸创新举措,优化“全流程无忧服务包”,从展品运输到报关清关全程代办;针对专业观众提供“一对一商务匹配”,精准对接供需。

依托博览会平台,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铁路等基础设施加速落地。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获批,成为继满洲里后的又一跨境合作标杆;中蒙甘其毛都至嘎顺苏海图铁路开工建设,推动“一带一路”与“草原之路”深度对接。2015——2024年内蒙古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外贸进出口值达8150亿元,占全区外贸总额60.4%,其中60%以上来自中蒙贸易。

未来,这片北疆热土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书写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来源:内蒙古观察 作者:柳文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