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磅会议召开!十大要点速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20:40:00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以下十大要点:


1、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2、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3、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4、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5、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6、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7、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


8、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9、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10、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聚力攻坚,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4月以来国际环境发生剧烈震荡,这次政治局会议特别引人关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会议强调强化底线思维,就是在遇到剧烈外部冲击的时候,整个政策的思维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底线,而本次提出的就是“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这个“四稳”目标,相应的,对于宏观政策的基调是“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包括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具体来看,就“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言,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金融时报》记者解释,“用好”体现在存量政策加速落地,一季度财政发力支持经济“开门红”,后续将加快专项债以及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使用,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对冲外部扰动;“用足”体现在“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空间充足,后续将创设新的政策工具用于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和稳定外贸等,货币和财政的配合也将进一步加强。此外,会议中提及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今年财政预算中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比例较去年有所提升,民生仍将是政策的重点关注领域。


货币政策方面,不少受访专家都关注到本次会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此外,会议明确提到要求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2022年4月央行设立了普惠养老再贷款的阶段性政策工具,而近期也曾多次表态要进一步加大对促进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业内预期或将有相关的政策工具出台。

多措并举稳外贸

进入4月以来,随着美国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市场剧烈震荡。“美国‘对等关税’措施激化贸易冲突,扰乱全球供应链,推升通胀和衰退预期,短期内对美国自身及世界各国、市场都造成巨大冲击。”业内专家分析。


针对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面临严峻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并提出要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等具体应对思路。


“这一叙述反映出我国在面对外部扰动时,依然选择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来解决问题,并坚持以我为主,在强化国内大循环的同时稳住外循环的根基。”明明谈到,针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本次会议还提出要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


此外,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方面,业内专家提出要完善一系列配套安排。例如,中国贸促会全国委员会特邀顾问洪俊杰表示,电商平台和商超企业能够更好地匹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解决渠道问题,同时商超平台相关的物流、供应链、仓储等服务,也能够为外贸企业转内销提供完整的配套支持,解决他们的难题。但他也谈到,出口转内销,能够切实帮助企业,但必须要解决此前的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除了要解决渠道问题,还有“三同”,就是同质(质量)、同标(标准)、同线(生产线),这三个主要堵点需要重视。国内外因为市场结构的不同,对商品的质量要求和标准不一样,需要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为此,连平提出,应通过组织外贸优品内销活动、推动内外标准认证衔接、加强内外贸一体化政策支持、建设综合服务平台等多帮助外贸企业更好依托国内市场,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挑战。例如,开展外贸标准认证衔接调查,组织国内国际标准比对,提升国内外标准一致性,打通出口产品内销的堵点,降低企业市场转换制度成本;此外,还应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前提下,统筹用好现有资金渠道,支持企业开拓市场。落实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政策,支持企业采取投保的方式,分散企业贸易风险。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在融资、利率等方面的支持。针对外贸企业对国内市场不熟悉等情况,培育、强化内外贸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综合服务企业,为外贸企业拓内销提供政策咨询、标准认证、市场开拓、金融保险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围绕房地产市场,本次会议指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明明表示,这一表述肯定了此前6个月房地产市场向好发展的态势,同时站在防范风险的角度,要求各地继续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做好相应工作,包括房屋销售买卖等方面。所以“巩固”即是肯定,也是明确新方向。

数据显示,在一系列支持住房政策的作用下,从房产销售、房价以及大城市土地市场整体处于缓跌走稳态势,为未来止跌回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对《金融时报》记者介绍,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呈现持续修复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同比降幅明显收窄;根据中指数据,3月重点100城新房销售面积、重点30城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均增长。本次会议强调“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预计政策仍会持续呵护房地产,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及时出台针对性举措。


其中,“加大高品质住宅供给”这一表述也和近期多个政策一致。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明确支持高品质住房,体现了以优质供给创造新的需求的导向。根据近期政策,未来住宅将进一步提高居住舒适度,并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开发商需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细节,将此类标准和各地土地规范优化标准对接,促进技术升级。陈文静也谈到,从城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居民对于高品质住房的需求较大,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仍有成长空间。



图片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马梅若
编辑:段嘉希
邮箱:fnweb@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