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基层舆论阵地奏响“铁军”之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2 09:43:00    

“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书写在报社大门两侧。

《盐阜大众》报创刊号。

“英名永驻·盐阜大地最闪亮的坐标”系列报道。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 供图

在党的百年新闻事业长河中,镌刻着一个光芒永存的名字——钱毅。他是著名作家阿英的长子,也是《盐阜大众》报最年轻的副主编。他牺牲于采访前线时年仅22岁,“钱毅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盐阜报人砥砺前行。

8月23日,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举办的全国报社负责人岗位培训班上,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周劲作了两个半小时的汇报交流,其中深情追忆了钱毅烈士的峥嵘岁月,并分享了一段3D视频《百年风华忆钱毅》。

这段记录了钱毅一生的120秒视频,是盐阜大众报采用AI技术,以钱毅生前仅存的一张照片为底本,由技术、文案、剪辑三名员工组建的工作室协同创作的。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在数智技术赋能下焕发新生,令在场200多位社长、总编深深动容。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报业先辈,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加快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和数智化转型,将党的新闻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周劲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

传承:“接过你手中的笔”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战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中心,刘少奇、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1943年4月25日,在党的领导下,由新四军创办的地方党报《盐阜大众》报在滨海县诞生。

写稿先念给群众、战士听,听不懂就反复修改;发起“写话”运动,鼓励工农通讯员“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盐阜大众》报创办之初,由于敌人扫荡,编辑部必须经常转移,每到一个新驻地,编辑记者就帮助基层干群学文化、写稿件,盐阜报人和百姓亲密无间、水乳交融的佳话流传至今。

“一手拿枪杆、一手拿笔杆”,是艰苦抗战中《盐阜大众》编辑记者的群像。“盐阜大众三英烈”钱毅、胡捷、路汀等前辈报人,以鲜血浸润笔尖,把青春热血挥洒在这片土地上。钱毅创作了《怎样写》《庄稼话》等百余万字的新闻、文艺作品和日记,还不遗余力培养工农通讯员。今天,钱毅的塑像庄重地矗立在报史馆中,集团还专门设立“钱毅奖”,让青年编辑记者有了“身边的榜样”。

“我们以报社先辈的政治本色为魂,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守正创新中筑牢舆论阵地。”周劲说。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集中心主任韩宝贵介绍,7月以来,盐阜大众报结合自身红色历史,重点策划推出“历史的回响 胜利的丰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媒体新闻行动。

亮点之一就是“接过你手中的笔——新盐阜报人走进先辈的抗战办报岁月”,这一融媒作品创意思路,是从1945年老报纸中选择合适题材,办一张1945年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当天的报纸,并生成一个H5作品。同时,在创刊地拍摄一部青年编辑记者办报穿越剧,重温光荣报业历史。

“‘接过你手中的笔’,这个主题本身就饱含深意。前辈们在战火中传递的信念之光,需要我们在和平年代,用新的技术、新的内容继续传递下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视频报道部主任姚梦向记者分享道,策划融媒作品的过程,就像是一次沉浸式的党史学习教育和职业精神洗礼。从创办之初就确立的“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的办报宗旨,对于当下新媒体语境中主流媒体如何真正贴近群众、赢得民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播:担当重任“挑大梁”

“作为基层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要在传播本地资讯、服务本地用户的核心任务上‘挑大梁’。”今年5月,在中宣部主办的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论坛上,周劲作为唯一受邀发言的市县主流媒体代表,分享了题为《AI时代“数智大厦”建设图》的演讲。

在“历史的回响 胜利的丰碑”全媒体新闻行动中上线的“英名永驻·盐阜大地最闪亮的坐标”系列报道中,《盐阜大众报》记者深入各县(市、区)抗战烈士命名地,寻访抗战烈士的战斗往事,书写红色热土的时代新貌。从7月7日起,全媒体报道不间断推送,每一期都同步发布数字人播报,将持续至9月底。

“顶着烈日行走乡间,听村民们讲‘我们村的英雄’时,常有种穿越时空的触动。烈士的名字不仅镌刻在村名里,更深植于大家的日常生活。看到昔日战场变成沃野、革命老区焕发新颜,更让我真切体会到‘铭记’的重量。”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重点报道部主任王叶州说,系列报道特别聚焦普通村民、烈士后人、青年学生等群体,让宏大的历史叙事有了具体而鲜活的落脚点。“这也时刻提醒我们,无论主题多么宏大,最终都要回归到‘人’。”

“我们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探索‘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的时代路径,重点打造数字人、智能体、数字化视频AI时代‘新三大件’,让技术成果更好惠及广大群众。”周劲说。

数字人由集团一把手亲自下场,推出以周劲为原型的第490号员工“大周”。这个集智能问答、文案创作、数据分析、招商推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同事,回应市民需求更及时、更精准,服务体验也更“聪明”。智能体进一步整合数字人、大模型、本单位知识库和本地化部署,面向政企单位、社会公众提供定制化智能体服务,将新闻传播场景延伸到智慧城市各领域。

数字化视频运用AI工作流,实现从策划脚本、图像生成到视频剪辑、特效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创作,通过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读热点政策、传播科普知识等,真正做到以技术赋能新闻、以内容服务大众。

传递:为大众温情书写

时代在变,技术在变,渠道在变,但盐阜报人的为民情怀不变。

在报纸端,“大众点题我来答”互动专栏有一大批市民忠粉;点击我言新闻客户端,“大众来信”频道几乎每日上新。《基孔肯雅热来袭 科学防控很重要》《骚扰电话何时休?》《“小广告”顽疾待治》……市民群众的烦心事引发管理部门关注。报社每周定期召开选题策划会,通过全媒联动、闭环管理,力求做到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就在7月,在《盐阜大众报》牵线之下,一对分离37年的母女得以重逢。“丽丽寻亲的成功,让我更深感手中笔杆与心中热望的重量。”记者程兰霞感慨道。

“创新话语体系,用鲜活故事替代刻板表述,用网感语言消解理论隔阂,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刷屏热传的‘指尖内容’。”周劲介绍,集团创新人才培育机制,设立40个项目和内容创新工作室,孵化培育《大众热评》《这就是盐城》等一批个人IP栏目,为青年人才搭建广阔舞台。

近日,《大众热评》推出丸碗视界工作室出品的视频评论,娓娓道来中饱含温度与锐度。“庞众望的故事之所以持续引发关注,是因为它有着强烈的社会感染力和示范意义。他不只代表了一个努力的个体,而且是一批正在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不是被动地承担责任,而是主动地参与创造。”

“我们在改革发展一线、急难险重现场锤炼‘四力’,在艰苦磨砺中练就担当重任的‘铁肩膀’。我们还要勇闯媒体融合深水区,破解传播壁垒,让党的声音借助新技术穿透圈层、直抵人心,真正当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周劲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