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破纪录了,6枚静待破壳!浙江南麂列岛“神话之鸟”传来新消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15:1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邹宸

“6个!已经破去年纪录了!”

浙江温州平阳南麂列岛平峙岛上传来了新消息——

被誉为“神话之鸟”的中华凤头燕鸥,在岛上开展招引工作后的第三年迎来突破性进展。

据驻岛监测人员现场观测,截至5月10日,已经记录到中华凤头燕鸥的6枚鸟蛋,分散在繁殖场内不同区域,由父母双方轮流孵化。

南麂产蛋的中华凤头燕鸥 监测人员供图

为了迎接燕鸥招引繁殖高峰期的到来,三四月份,浙江自然博物院专家、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杭州市鸟类与生态研究会相关人员便多次登岛筹备,监测员对燕鸥群“到达—求偶—产卵—孵蛋—育雏—离岛”的全过程实施监测。

在完成栖息地整理,电力系统、音响设备和监控系统的维护,以及繁殖场区鸟类模型的安装摆放之后,大家静待“神话之鸟”踏风而来。

4月9日,第一只中华凤头燕鸥现身平峙岛。20天后的4月29日,第一枚中华凤头燕鸥蛋出现。

“这枚蛋来得太快了,比去年早了15天,‘五一’假期一过,蛋的数量快速增加,6个已经超过去年整个繁殖季的产蛋数量了。”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研究所所长陈万东告诉记者。

“平峙岛单次最高记录到的中华凤头燕鸥成鸟数量为13只,其中戴有环志的6只。”陈万东说,这其中有4只是驻岛监测人员去年在南麂环志的,有2只是去年象山环的,今年来到了这里:“说明已经有比较固定的种群选择南麂作为繁殖地了,大家的付出有了成效。”

自2023年启动专项招引项目以来,鸟类专家和保护区工作人员通过人工营造栖息地、布设仿真鸟模型,和持续播放燕鸥鸣声等吸引燕鸥来岛停留,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其种群恢复以及保护网络的建设,共同助力拯救这个极具特色的物种于灭绝边缘。

两只中华凤头燕鸥在大凤头燕鸥群中 监测人员供图

“有了前两年的经验,驻岛工作一切按部就班,包括繁殖海鸟的数量统计、燕鸥环志统计、岛上其他鸟类的日常监测等。”陈万东介绍,现阶段正值孵化关键期,监测人员会紧盯孵蛋情况:“产卵后需要26天左右的时间孵化,燕鸥卵随时可能破壳。如果顺利的话,中华凤头燕鸥第一个蛋的‘预产期’是5月25日。”

“繁殖期间,燕鸥会面临各类威胁,比如蛇类、游隼和鼠类等天敌干扰。”陈万东说,此外,非法垂钓船只的发动机声浪、人为放笼网捕捞、违规登岛人员的活动等也都可能会惊扰燕鸥孵蛋,导致蛋移位甚至孵错蛋,还会引发亲鸟应激性弃巢。

“所以这段时间大家每天的弦都得绷得紧紧的,白天在观测屋用单筒望远镜、长焦相机,在监控室用摄像头实时观察拍摄繁殖状况,晚上回到生活区详细撰写监测日志,对包括但不限于燕鸥产卵时间、孵化行为及时长以及天敌的干扰情况等内容逐一记录上报。”

“每一天都在期待着第二天有更多惊喜。”驻岛监测人员、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华凤头燕鸥研究和保护团队成员严志文说,岛上的时间似乎被遗忘了,比起日期,他们更关注数字的变化,关注着新卵的降临。

为了守护这一片净土,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通告,对平峙岛周边范围实施特别管制,严禁任何个人、团体及船只进入核心区外围缓冲区活动。保护区管理局下属海监支队同步加强了海域管控和日常巡护。

面朝大海,与鸟相伴,这场守护燕鸥的行动,将一直持续至9月结束。

我们也盼着更多好消息传来,一同期待“神话之鸟”的繁衍奇迹。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