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巳”而上!看,长治春意正浓

2025-04-15 15:36:00

  春日的上党大地,太行山麓的桃花次第盛开,漳河两岸的垂柳抽出新芽。周末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里,晨练的老人们舒展筋骨,嬉戏的孩子们追逐打闹,摄影爱好者们架起长焦镜头,专注地捕捉白鹭掠过水面的灵动瞬间。这座北方城市,正悄然经历着一场深刻而全面的转型——生态修复与产业升级齐头并进,历史文脉与现代活力交相辉映,城市发展的“春意”在市民踏青的脚步中愈发清晰可见。

踏青路线之变:生态转身

  4月10日,在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游客们欣喜地奔向花海,摆出各种造型拍照。鲜花开得灿烂,一排排樱花列于人行步道两边,在漳泽湖畔点缀出一团团粉雾;一株株玉兰随风摇曳,抖落洁白花瓣,带来一阵清新幽香。家住潞州区府秀江南小区的退休教师李建国站在亲水木栈道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感慨道:“以前带孩子踏青,只能去十几公里外的老顶山,现在从家门口的公园到市郊的湿地,处处都是好风景。”

  这片占地58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记录着动人的生态蝶变。近年来,长治市投入专项资金启动漳泽湖生态修复工程,通过10平方公里湿地修复、43公里岸线整治,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打造亲水近水公共空间。如今,这里不仅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更串联起环湖马拉松赛道、自然教育营地等新业态,日均客流量超万人。

  “周末单日游客量经常突破2万人次。”市滨湖生态保护与发展中心主任郝利兵介绍,“除了本地市民,还吸引了不少周边城市的游客。”在公园东侧,来自晋城的研学团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湿地植物标本;西岸的环湖马拉松赛道上,跑步爱好者们挥汗如雨;南侧的多普勒气象雷达观光塔下,孩子们正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制作树叶画。

  这场生态觉醒不仅仅在湿地,更在城市的脉络中奔涌.沿着穿城而过的“三河一渠”石子河漫步,曾经杂草、淤泥堆积,水流不畅、生机黯淡的河道,经过个性化“海绵改造”,变身一条诗意盎然的滨河绿道。它似城市舞动的绿色飘带,满载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娓娓诉说着城市发展的动人故事。

  市民踏青地图的扩展,折射出城市发展逻辑的转变。2024年,长治市投入3.15亿元实施园林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72.85万平方米,建成10个口袋公园、11处小微绿地、5.5公里城市绿道,逐步构建起“开窗见景、推门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网络。从“工业围城”到“公园城市”的转变,长治市正以系统性生态工程重塑城市肌理,让市民真切感受到生态福祉的提升。

春游经济之变:文旅融合

  四月的平顺县岳家寨,金黄的连翘花与古朴的石墙黛瓦相映成趣。这个藏在太行山深处的传统村落,曾因交通闭塞、人口外流几近“空心化”。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贯通,这个沉睡的古村迎来了新生。当地政府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将闲置石屋改造成特色民宿,开发非遗研学、农事体验项目,让古村焕发新生。

  “旺季时客房提前半个月就被订满,周末也常一房难求。”民宿“悬崖居”前任老板王世斌指着墙上的订单表说,“去年接待游客超过2000人次,带动周边村民年均增收50万元以上。”更让他惊喜的是,游客们对当地农特产品的热情,村民种的花椒、核桃成了抢手货。

  文旅融合的春风吹遍了古城的每个角落,非遗传承也找到了新出路。在潞州区长治堆锦博物馆,57岁的省级非遗“长治堆锦”代表性传承人闫向军正拿着压刀雕琢着他的新作品《国色》。凭借一份坚守与热爱,闫向军赋予这项古老艺术新的生命力。“我们把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将堆锦元素融入服装设计,很受年轻人欢迎。”他说。

  现代农业也搭上了文旅快车。振兴小镇的智慧温室里,游客们正通过扫码了解草莓的生长数据。“我们打造了‘可视农业’体验项目,让游客见证从种植到采摘的全过程。”负责人刘女士说,“去年接待研学团队上百次,农产品溢价销售达30%。”

  这些场景背后,是城市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让“文化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我们正在实施‘文旅+’战略,推动文化、旅游、农业、科技深度融合,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传统的文化火起来。”市文旅局产业发展科科长赵理康说。

春日图景之变:创新驱动

  “你看,这是我们的浸没式数据中心油冷装置,通过液体直接接触热源或直接流经发热部件,实现更高效、更均匀的热量传导与管理。”走进太行润滑科技股份公司实验室,现场工作人员向观众介绍,“这种以煤制油为原料的冷却液,能让数据中心综合投入成本降低50%。”作为潞安化工2024年首批科技项目,这项创新技术正为数字基建注入绿色动能。

  在长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样的创新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安装最后一批设备。“项目正式投产,其年工业产值不低于100亿元,不仅能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将提供130个以上就业岗位,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项目负责人介绍。

  传统产业也在创新中焕发新生。在李村煤矿地面调度智能化监控中心,机电科科长李晓真轻点控制屏,井下的采煤机随即启动。“智能化工作面主要是以‘集中+远程控制’为主,视频监测为辅,实现地面监测中心对工作面设备的远程控制。”李晓真说,智能化工作面建成后,可以减少综采工作面工人,降低安全风险,节约生产成本。他粗略算了一笔账:智能化工作面投运以后,生产班人员数量能从每班25人减少到20人,按每人成本15万元算,每年可节约人工费用150万元。

民生图景之变:品质提升

  傍晚时分的电力南院小区,新加装的电梯间里,居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电梯装好后,我90岁的老母亲能天天下来晒太阳了。”居民刘爱珍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2021年到2024年,长治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34个,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上下无忧”的便利生活。

  “今日特供:小炒肉、麻婆豆腐、手工莜面……”中午时分,潞州区广场东社区食堂的菜谱准时发到居民群。60岁以上老年人持助餐卡轻轻一刷,就能享用三顿热乎饭——早餐晚餐仅需3元,午餐4-7元还能免费加量。“饭菜实惠又省心,真是解决了大问题!”老人武银虎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受益者的心声。

  在潞州区威远门中路零工市场,大屏幕实时滚动着用工信息。农民工张建军通过手机扫码,很快匹配到一个物流园区的装卸岗位。“日结200元,比打零工稳定多了。”张建军说。潞州区创新打造“1+17+N”零工服务体系,将传统招工场所升级为集岗位匹配、技能培训、权益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让灵活就业者真正实现“家门口体面就业”。

  夜幕降临,漳泽湖畔的灯光渐次亮起。跑步爱好者沿着环湖步道慢跑,不时用手机记录沿途美景。这座转型中的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每一个春天,让市民在点滴变化中感受发展的温度。(张海、韦婧)

来源: 长治日报

编辑:贾霄星

相关推荐

【协同发展涌新潮】⑲ 共保一泓碧水 复苏河湖生态

2025-04-15 19:24:00
【协同发展涌新潮】⑲ 共保一泓碧水 复苏河湖生态

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西南林业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5-04-15 17:51:00
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西南林业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乘“巳”而上!看,长治春意正浓

2025-04-15 15:36:00
乘“巳”而上!看,长治春意正浓

【地方食闻】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开幕 本社将联合主办系列活动“食品直播电商选品大会”

2025-04-15 11:42:00
【地方食闻】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开幕 本社将联合主办系列活动“食品直播电商选品大会”

商家招牌禁用“红蓝”,城市治理不能如此要“面子”

2025-04-15 09:05:00
商家招牌禁用“红蓝”,城市治理不能如此要“面子”

兰州金河煤矿发生二氧化碳突出事故致5人遇难

2025-04-14 22:57:00
兰州金河煤矿发生二氧化碳突出事故致5人遇难

长治高新区“新品精品名品优品”系列——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墨系列182-TOPCon72版型单玻全黑组件

2025-04-14 18:13:00
长治高新区“新品精品名品优品”系列——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墨系列182-TOPCon72版型单玻全黑组件

“共振·见微”2025海南国际文创周盛大启幕

2025-04-13 13:05:00
“共振·见微”2025海南国际文创周盛大启幕

春日限定!汾西千亩梨花,又美又治愈~

2025-04-13 12:10:00
春日限定!汾西千亩梨花,又美又治愈~

【“七进”宣传】交警一大队走进陶阳里御窑景区 为游客送上“交通安全礼”

2025-04-12 17:09:00
【“七进”宣传】交警一大队走进陶阳里御窑景区 为游客送上“交通安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