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个小院、入驻一个团队、辐射一个产业、示范农村一大片。”近年来,突泉县“科技小院”作为创新科技特派员模式、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在农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学普及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场指导
4月2日一大早,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孙玉坤带领团队走进牛圈,开启了一天的试验工作。2024年9月,孙玉坤带领团队入驻突泉县牛业“科技小院”,“如何预防犊牛腹泻”是他们的研究课题。从改善饲粮配方、精细饲养管理等方面入手,孙玉坤和学生们一起深入养牛的每个环节,进行反刍动物专用丁酸梭菌试验推广。

开展培训
“科技小院”由农业专家教授带着研究生在农业生产一线常驻,“零距离”研究解决养殖户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入驻以来,“科技小院”把博士生和研究生培养与基层一线服务相结合,依托东北农业大学雄厚的专业实力与科研队伍,围绕突泉县畜牧业生产中的难点开展了一系列实质性工作。
“要想提高犊牛成活率,就得从饲料效益等方面着手,我们必须和高校、研究机构等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合作。农牧民想增加收入,科技人员想转化科技成果,牛业‘科技小院’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内蒙古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兽医组副组长林振国说。

为犊牛抽血
自2022年开始,突泉县依托县内本土企业及大型种植养殖合作社,与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建成羊业、中药材、牛业、苜蓿4个“科技小院”,并采用“高层次人才+技术人员+乡土人才+新型经营主体”的模式,引进专业科技团队入驻“科技小院”,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2022年‘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赋能产业,缩短养殖周期,提升作物产量,培养专业人才,改善生态,为乡村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注入活力。同时,‘科技小院’孵化特色产业,让牛羊养殖、药材种植迈向新高度。”突泉县科协主席张莉莉介绍。

配比饲料
“科技小院”通过开设农民田间学校,采用授课、田间观摩等方式普及农业技术知识,添加农村科技元素,提升农民科技素养。还通过重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民致富带头人,把更多农民培养成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土专家”和“带头人”。截至目前,突泉县的“科技小院”组织专题讲座8次、技术培训8期,实践指导20次,累计培训农民2500余人次。

通讯员:曾令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