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法治】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紧扣“抓攻坚、强治理、提质效”主题,聚焦“群众需求”清单,以“四题治理”模式激励党员干部放开手脚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干事创业,推动社区党组织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
本期,我们一起走进古娄一村社区,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五微”工作法激发社区活力、托起居民幸福,破解集中充电桩内僵尸电动自行车清理难题。
电动自行车是常见的百姓出行交通工具,然而出现的乱停乱放、“飞线充电”“僵尸车”等情况,不仅影响小区环境,还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古娄一村社区下辖6个居民小区以及1个集宿区,常住人口10422人,电动自行车是社区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据统计,古楼一村一区至四区内有电动自行车2600辆左右,其中“僵尸车”94辆。违规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及“僵尸车”不仅占用了公共停车资源,破坏了小区环境,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此前,社区也曾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但单靠反复的人力整治效果不佳。
聚焦改善设施环境
社区计划新增2800多平方米的集中充电设施,以缓解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等问题。
聚焦提升服务水平
围绕集中充电桩内的僵尸电动自行车问题开展集中整治,提高设施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
古娄一村社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建了“古娄今邻 让幸福‘五微’不至”治理品牌,通过“强化微议事、细化微网格、深化微治理、优化微服务、美化微景观”的五微工作法,推进领题攻关项目,提升治理效能,强化微议事,提升党建引领力
社区以“365繁星议事会”为平台,运用“提、审、议、行、评”五步工作法,将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纳入议事日程。经过五次协商,明确了各单位职责,制定了整治方案。针对僵尸电动自行车清理难题,社区联合物管会和物业发布通知,要求车主限期自行清理,逾期将统一处理。


细化微网格,提升组织战斗力
社区将7个综合网格细化为15个微网格,网格员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倾听居民呼声,及时回应需求。通过网格员的耐心解释和协调,居民对建设充电棚的抵触情绪得以化解,同时,网格员还迅速响应居民反馈,优化了充电棚周边道路。

深化微治理,提升多元凝聚力
社区健全“1+3+N”工作机制,社区党总支为引领,居委会、物管会、物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N家共建联盟单位同频共振,凝聚起多元共治合力。通过网格员、党员、居民小组长的共同努力,摸底排查出94辆僵尸电动自行车,并逐一入户告知清理的必要性。


同时,社区联系共建联盟单位和回收站,开展废弃电动自行车回收和以旧换新活动。最终由物业将40辆僵尸电动自行车集中清理至固定区域,针对无人认领且超过暂存期的电动自行车报街道相关部门统一处置。


优化微服务,提升群众向心力
社区通过电子屏、横幅、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提高居民安全意识。同时,组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普及僵尸电动自行车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开展以旧换新活动,并提供上门回收服务。此外,还通过幸福集市等活动,宣传安全知识、收集电动自行车管理意见、提供电瓶检测维修等服务,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奠定基础。


美化微景观,提升品牌影响力
截至目前,社区已新增硬化场地94处2900平方米,新增充电棚77处1600平方米,有效改善了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环境,让居民切身感受到了“家门口”的变化。


环境得到了改善提升
社区党总支精准聚焦居民需求,将“五微”工作法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完成了充电棚建设、僵尸车清理等项目,缓解了居民停车难问题,也使小区的整体环境和安全性得到了提升。
居民参事议事活跃度显著提高
社区党总支依托“365繁星议事会”平台,针对社区公共事务定期开展民主协商议事活动,激发了居民参与的热情,逐步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基层治理格局。
社区治理品牌内涵得到了深化
社区党总支在治理过程中持续完善“五微”工作法,从单一的“生硬治理”模式转变为长期的“居民自治”模式,丰富了“古娄今邻 让幸福‘五微’不至”社区治理品牌内涵。
居民的点滴“小事”是社区的心头大事,古娄一村社区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继续完善“五微”工作法,着力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促进人居环境改善提质增亮,不断增强居民幸福感。审核:徐静 审签:曹韵颖
本文来自【新华法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