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各位诸侯麾下的众多谋士是这一时期的风云人物,正是有了他们历史也变得更加精彩,其中佼佼者曹操有麾下五大谋士,刘备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和法正,孙权四大都督也各是谋略出众之人。
虽然说成王败寇,世人多以成败论英雄,但是作为北方曾经的霸主、实力远在曹操之上的袁绍麾下不仅谋臣众多,而且个个能力不凡,其中出名者至少有田丰、沮授、许攸、逢纪、郭图、审配和辛毗辛评兄弟八大谋士,当中最为出色的田丰、沮授、许攸等人谋略其实不在荀攸、郭嘉等人之下。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会清楚曹操的成功和他麾下谋士之间各司其职、精诚团结有关,而袁绍之败和他手下谋士互相拆台有莫大关系,那么袁绍麾下谋士能力出众,为何不能精诚团结,反而喜欢窝里斗?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袁绍坐拥冀并青幽四州,地盘比曹操大得多,袁绍出了一个昏招那就是让他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和外甥高干分别镇守四州,这为袁绍死后诸子相争埋下了祸根;四人之中袁谭是长子驻守青州,袁尚是幼子留在袁绍身边坐镇冀州,四人之争主要就是在袁谭和袁尚之间展开,袁绍如此安排其麾下大将和谋臣也自然而然的选择站队,比如逢纪和审配支持袁尚,辛评和郭图则支持袁谭。
不是没有人看出其中的隐患,比如沮授就明确反对,只不过袁绍没听进去,既然人为的被分为两个阵营那就是各为其主,所以几大谋士之间的明争暗斗肯定不能避免。
第二,八大谋士之间本身也存在派系之争,这和他们的出身以及籍贯有关:审配、田丰、沮授三人都是来自冀州,原先效力于冀州牧韩馥,在韩馥将冀州拱手相让给袁绍后他们才归于袁绍麾下。
袁氏是豫州汝南大族,在汝南和南阳一带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许攸和逢纪是南阳人,而且许攸和袁绍还是发小,他们两人在189年袁绍入主冀州之前就效力于袁绍麾下,算是比较早的元从谋士;三国时期有一个地方盛产谋士,此地就是豫州颍川郡,郭图和辛毗辛评兄弟三人就是来自颍川。
古代乡党观念根深蒂固,八大谋士来自三个不同地方天然就有派系之争,如果遇到一个明主他有的是手腕和方法化解这些纷争,这些也就不是问题,但是如果遇到一个耳根子软又自以为是的主公这个问题就是大问题了,恰好袁绍就是这类人,所以其麾下谋士各自为政和窝里斗也就不足为奇了。
反观曹操,其麾下谋士虽然也来自不同地方,但是一方面曹操分工比较明确,比如荀彧主内,郭嘉和荀攸、程昱等人主要随军参赞军务,各人之间利益纷争较少;其次,曹操麾下谋士很多都是荀彧举荐而来的,比如荀攸、郭嘉、陈群、钟繇等人莫不如此;最后,关键之处还在于曹操不仅知人善任,而且从善如流听得进去不同意见(至少赤壁之战前是这样),不像袁绍那样刚愎自用,所以曹操的谋士战斗力比袁绍的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