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青团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用先进思想启迪青年觉醒、凝聚青春力量,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踊跃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展现出不怕牺牲、浴血斗争的精神风貌。本文穿越中国共青团(早期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初期三个时空,解读隐藏的历史密码。
创建初期三个时空的历史穿越
历史昭示未来,读史使人明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激发了改造社会的强大动能,成为了走在时代前列的觉悟者和实践者。
觉悟于上海渔阳里。1920年,黄浦江畔,浪奔、浪流。这年春天,陈独秀从北京来到上海,住进了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位于不远处的新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外国语学社,一批年轻人进进出出,秘密学习马克思主义。8月22日,陈独秀指派组织内最年轻的成员、时年21岁的俞秀松出面主持,以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金家凤、袁振英、俞秀松、叶天底8人的名义正式发起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俞秀松早年立志“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西南北人”。什么叫“东西南北人”呢?这是一个宏大的理想和目标:做一个不限于国家和地方,为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幸福谋方法的人。他终其一生,矢志不渝。
成立于广州东园。1922年,珠江水岸,潮起、潮落。广州市中心越秀南路有一个地方,由于地处东濠涌口,原有东关水汛、东鬼基等地名,故取名“东园”。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开幕。5月5日对全世界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是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诞辰。出席大会的有来自15个地方团组织代表25人,全国劳动大会代表和来宾1500余人。大会通过了青年团历史上的第一部正式章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这次大会使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统一,成为纲领明确、全国性的先进青年组织。
盛会于南京梅庵。1923年,扬子江滨,云卷、云舒。南京,公元三世纪到六世纪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六朝古都之美誉。南朝梁时,梁武帝将一株桧柏植于宫苑之中,后饱经风霜,长成参天大树,因是六朝遗物,故时人取名为六朝松。为了纪念两江师范学堂监督(相当于校长)李瑞清(号梅庵),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于六朝松畔建茅屋3间,取名梅庵。8月21日至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梅庵召开。这次大会是团的历史上唯一一次在高校召开的大会,对于贯彻中共统一战线的方针、协调党团之间的正确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青年先进思想的历史解读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新民说》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李大钊在《青春》中写道“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歌中唱道:中国共产党人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永远年轻。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成功的精髓在于党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每个人心中好比有一个无线接收器:只要他能接收希望、勇气和力量的信息,就永葆青春。假如他将天线收起,使心灵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观厌世的冰层,那么即使年方二十,也将老气横秋。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朝气、最富创造性、最富生命力的群体,具有强大的系统动力。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赢得青年的最好武器是先进的思想。我们党、团同姓,都用“共产主义”命名。早在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陈独秀等党的创始人就致力于面向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将一大批有识青年吸引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在五四运动之前,宣传新思潮的期刊不超过10种,五四运动之后的半年中,中国一下子冒出大约400种新的白话文期刊,大约350种周报。毛泽东当年在湖南创办了《湘江评论》。他还兴奋地形容说:这些新思潮的传播,就像洞庭湖的闸门打开了一样,席卷一切!毛泽东曾对当时盛行的各种改造中国的主义,作了一番比较:改良主义色彩的社会政策派,不成办法;无政府主义,否认权力,没有建设;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只有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青年从来不只是一般的工作对象,而是革命到底的有生力量;对于中国青年来说,党也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政治理想的化身、成长进步的旗帜。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感召一代代青年追求崇高理想、勇开风气之先。
古人云:三才者,天地人。
首先是天,指的是先进的理论和崇高的理想。共青团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把坚持党的领导深深融入血脉之中。马克思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真理性力量。1927年站在绞架下的李大钊目光坦荡:“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
其次是地,指的是脚踩大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在吸收外来中面向未来、在博采众长中完善自己。共青团紧扣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人民群众的壮阔实践,在民族复兴征程上勇当先锋、倾情奉献,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使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国青年运动一以贯之的恢弘主流。
中间是人,指的是顶天立地的中国青年这一群体。中国革命事业成功的最大秘密在于青春。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时,全国党员共有58名,最年轻的刘仁静、陈德荣,19岁;其次赵世炎、邓恩铭、陈公培、李梅羹,20岁,李大钊不足32岁。他们平均年龄28岁,毛泽东刚好28岁,这也是共青团员退团的年龄;28年后,也就是1949年,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先进青年精神基因的历史溯源
溯源先进青年的精神基因,好比破解生物体的基因密码,可从情感、理性、动机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情感上,体现了对中国百姓的深深同情和帮助他们脱离苦难的赤子之心;理性上,反映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动机上,体现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唯物主义的生命价值观。
情感上,源于“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基因。先进青年大多数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淫较深,内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化基因。从孔子“君子谋道不谋食”到孟子“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从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以爱国为砥砺,以救亡为己任”。那时中国社会前途未卜,外有帝国主义的入侵,数以百计的不平等条约、章程、专条,像一张无所不至的巨网,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束缚着中国;内有军阀混战,国家四分五裂,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有识之士喊出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愤,自觉肩负起了“救民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时代重任,勇敢地走到了时代的前列。正是因为具有强烈的救国救民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他们背叛自己出生的阶级,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理性上,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共产党人的信念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主义。真理的力量在于它的科学性和逻辑性。理性认识越清晰、越深刻,理想信念越坚定。他们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追求,不是一时冲动,不是追时髦,而是多种思想相互激荡、反复比选的结果,是一种理性的选择。革命初期,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观点纷然杂陈。开始时,他们犹如“隔着纱窗看晓雾”,分不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经过反复比较、甄别、推求,最终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说吸收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理论、达尔文进化论三大发现所蕴含的理性精神,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演化趋势。
动机上,源于唯物主义的生命价值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民牺牲的背后是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背后是崇高的生命价值观。唯物主义的生命价值观告诉他们,用广阔的视角、永恒的窗口来审视生命,站在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长河中定位生命价值。他们坚信“劳工神圣”,胸怀全人类的命运,憧憬远大的共产主义,坚信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左传》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生命对他们而言,不再是一个短暂的存在,而是一个永恒的延续。在投身革命的那一刻,他们就抱定慷慨就义、视死如归的决心。他们的肉体虽然消亡了,但是他们所创造的真善美将永存后世。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他们不追求简单的物质享受,不耗费精力去积累那些终将化为灰烬的东西。正如一所房屋加了爱心,才成一个家;一座村舍加了亲情,才成一种乡愁;一堆砖块加上教育,才成一所学校;一种努力加上正义,才成一种文明。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高尚的事业。共产党人把真理的力量转化为人格的力量,以不懈的奋斗去创造共产主义社会这一至善境界。他们站立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思想高地,成为组织群众、发动革命的巨人,做到了知行合一。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共青团以坚持党的领导为立身之本,以坚守理想信念为政治之魂,以投身民族复兴为奋进之力,以扎根广大青年为活力之源,将指引中国青年向上、向善、向前,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