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依旧是热词。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因地制宜,挖掘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近期印发的《昆明市滇池沿岸重点乡村改造提升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将对滇池沿岸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地理民俗价值的46个自然村,按照“重现长联画卷、唤醒历史记忆、寻找最美乡愁、绽放明珠光彩”的思路“一村一策”打造,其余137个自然村全面推进绿美乡村建设,通过不同主题进行有机串联,形成类型多样、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环线,构建“有生态、有特色、有文化、有风貌、有业态”的“滇池乡居图”,打造“点上出彩、线上出新、面上成景”的环滇池乡村生态旅游圈。
高原明珠之畔,最美“滇池乡居图”正徐徐展开。
小渔村 感受渔村田园诗画
位于晋宁牛恋村委会的小渔村,村庄与滇池相连,是展现云南多样化旅游资源的窗口。
过去的小渔村虽在滇池之畔,但村内建设无序、环境脏乱差,没有特色可言。为建设美丽乡村,晋宁区牵头研究对该村的规划建设工作,并挨家挨户敲门做工作,让党员带头先拆先退做示范,逐步将村内50余处临建违建全部拆除。通过腾退荒滩、河床、坝塘等,退出传统低端大棚约210亩,顺利实施村庄人居环境提升、雨污分流等工程,全面改造田间地头空间肌理。群众也开始自发建设绿色庭院、主动辟出“六尺巷”……村庄越变越美了。
从去年开始,当地发展起高端帐篷酒店、水上餐厅等业态,通过植入体验式休闲旅游项目,引进农耕文化体验、艺术创作空间特色业态,以优质乡村旅游资源每月吸引2万余人前来观光旅游。晋宁区政府还鼓励扶持当地群众经营渔家宴、特色小吃、渔家民宿等渔家乐业态,新增经营主体6家。该村村民由外出打工变为“守家”置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小渔村有了生动实践。
如今,小渔村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典范,生态文明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游客体验、消费、打卡、创作的绝佳之地,成了促进保护治理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示范样本,走上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一体的绿色发展之路。
河泊所 探寻古滇文明之地
河泊所村是隐藏在晋宁区的“文明大使”,这里是千年古滇文明的承载之地。
河泊所村位于滇池东南岸,距离该村大约1公里的地方就是出土“滇王金印”的石寨山古墓群。
“在河泊所,我们发现了大量珍贵的封泥和简牍。”晋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区文物局局长陈墨说,河泊所考古发掘成果丰硕,目前清理出来的封泥有800多枚,包含了《史记》里记载的益州郡所辖的24县当中的20个县相关的官员及机构的封泥。另外,还发现了大量简牍,这是中国南方继湖南“里耶秦简”发现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其发现的行政、司法简牍,内容丰富。这些封泥和简牍,表明从西汉中期武帝设置益州郡开始,早在两千多年前,云南就开启了并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篇章。
在河泊所,考古还发掘出堆积成山的螺蛳壳。也充分说明了晋宁是滇池渔猎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发源地,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当时,晋宁的先民把螺蛳和贝类作为赖以生存的主食。漫长的岁月过后,大量被吃剩的贝壳和螺蛳壳堆积在村子边上,又和泥土混合形成贝丘并深埋地下。
走进河泊所村,大家会被这里的螺蛳壳震撼,地下有、墙面上有、庄稼地里也有,可以说河泊所村就是一座建在螺蛳壳上的村庄。
“我们正加强宣传和保护力度,计划引入现代旅游,发展经济的同时,弘扬滇文化。”晋宁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晋宁区已着手对河泊所村进行长期规划,初步设想是依托“贝丘遗址”——螺蛳壳房屋,推出古贝壳挖掘体验区,建设贝丘展览馆,打造一个以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依托、集考古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文化体验村。不久之后,这里将成为一个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相融合的村庄,成为与古滇文明和渔猎文化对话的重要基地。
福安村:非遗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3月2日晚黄金时段,央视CCTV-4中文国际频道通过《记住乡愁》栏目,用近30分钟的时间,全景展现了晋宁福安村在乡村振兴发展路上的独特风采。
福安村位于滇池东南岸,距离昆明市区仅30公里,村庄始建于明朝初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2013年,福安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以“拯救老屋”为切入点,以“福”字形综合治理体系为抓手,探索出一条“拯救老屋”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也走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示范新路。
福安村依托“六古六坊”元素,探索发展“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歌舞”“非遗+乡村振兴”,推进传拓文化、扎染、刺绣、传统造纸、木雕、古玩、竹编、瓦猫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发展,盘活了“一颗印”传统民居。如今的福安村,已成为一个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文化与物质、文旅与农旅、生产生态生活文化相辅相成的村庄综合体。
海埂村:沙滩民宿
海埂村坐落在滇池南岸,距离滇池100米左右,东接壤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沙滩公园,南接壤环湖南路,西接壤东大河湿地森林公园,北毗邻滇池。
持续加力、久久为功,美丽乡村、精彩蝶变。近年来,海埂村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建设“绿色、宜居、和谐旅居地”为目标,目前已完成了村内所有道路的硬化工作,全村实现电信、移动等光纤宽带覆盖。
依托东大河湿地公园、滇池南岸沙滩公园、百亩向日葵等景观资源,开展村庄改造,推出一批针对休闲、观光、摄影、旅居、亲子等不同群体的精品沙滩民宿。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到处呈现出环境美、乡风好、生态优的美丽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