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辛基城市不大,大多景点也不需要门票,因此无需购买任何通票或者“赫尔辛基卡”之类。但如果你实在想游览所有景点,且不想暴走的话,赫尔辛基卡也是不错的选择。“赫尔辛基卡”(Helsinki Card)是一种优惠打折卡,既是车票,又是参观游览门票。持卡者可以免费参观五十处博物馆及名胜,无限次地搭乘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三折优惠市内观光,七折优惠搭乘机场巴士,高达五折的文化休闲消费。赫尔辛基卡分1日、2日、3日几种。
岩石教堂是几乎所有造访赫尔辛基的游客的必游之地。这座闻名欧洲的教堂是从一整块岩石中开凿出来的,由著名设计师 Timo 和 Tuomo Suomalainen 设计,1969年完工。只要不是做礼拜的时间,岩石大教堂可随时进去参观且不收门票。
站在教堂外,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岩石,看不到一般教堂所具有的尖顶和钟楼,只有一个直径20多米的淡蓝色铜制圆形拱顶暴露在岩石的最上面。
教堂的屋顶由100条放射状的梁柱支撑,同时镶嵌透明玻璃,丝毫感觉不到身处地下。内部墙面仍为原有的岩石,入口设计成隧道。
教堂的正厅可以容纳约 750 人做礼拜,除了各种宗教仪式和举行婚礼,还不定期的举行包括交响乐在内的各种音乐会。
由于大厅呈环形,音响效果非常好,适合小型乐队和无伴奏合唱团演出。
如果是开音乐会的话,美妙的声音就从这里传出。可惜,我没有这个运气,也不知道“岩石音乐会”在什么时间举行。
离开“岩石大教堂”,对面就是一家为游客准备的“礼品店”。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也是我这趟赫尔辛基的旅程中唯一的一次参观“礼品店”的机会。
芬兰在北欧四国中,是唯一一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其他国家分别继续使用“克朗”,丹麦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本来芬兰加入欧元区的用意就是借助“欧元”来摆脱在北欧国家中不被重视和经济垫底的命运。没想到“欧元危机”反而给芬兰带来了“危机”。瑞典,丹麦和挪威还为此冷嘲热讽地挖苦芬兰。
店不大,主要是出售“芬兰风”的手工艺品。
这些和在中国国内看到的没有什么区别。我特意没有拍到价格,如果你看到这些“小玩意”的价格的话,肯定昏倒。
这些工艺品就有“芬兰特色”了。
水晶据说是芬兰的最特别的“纪念品”。价格和国内比“价稳品质高”,如果你要选购“芬兰的纪念品”的话,推荐“水晶制品”。
除水晶制品外,其他的都没看上。全当领略一下芬兰的“纪念品”展了。
恩,这是另外一边的“商品。离开,继续参观赫尔辛基。
需要说明的是,欧元的所有面值的纸币是同一版本图案设计和印刷的。硬币的正面图案也是统一的,但是唯独硬币的背面图案,是由加入欧元区的各国自行“填图”制作的。所以,拿到欧元硬币后只要看看背面的图案就能知道是欧元区那个国家发行的了。芬兰人就是利用这一点,在他发行的硬币中,把一欧分和二欧分的硬币,“只发行不流通,”。所以,芬兰的“一欧分和二欧分”的硬币就成了来芬兰旅游者购买的“纪念品”了。你说芬兰人这脑子用在啥地方了?
还有这个旅馆,你敢住吗?一觉醒来,你还真不知道你在哪里了?赫尔辛基真是个有趣的地方啊。
赫尔辛基另一个可去之处是“西贝柳斯公园”。西贝柳斯纪念碑树立在赫尔辛基市中心西北的西贝柳斯公园中。这座纪念碑的造型完全颠覆了同类作品的模式,如同茂密的森林,象征森林给予西贝柳斯无穷的创作灵感,是西贝柳斯音乐的重要主题之一。图为:赫尔辛基的西贝柳斯公园一角。
高低错落的纪念碑由600余根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又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
西贝柳斯:出生于1865年,10岁开始作曲,年轻时代在柏林和维也纳学习音乐,后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任教。他一生创作了7部交响乐、100多首独唱歌曲、大量的提琴曲与钢琴曲、两部歌剧及一部舞剧。其中最著名的是描写芬兰人爱国热情的交响诗《芬兰颂》。1957年逝世时,芬兰以国礼为他送葬。西贝柳斯被尊为“芬兰音乐之父”,他对芬兰的重要性,并非只局限于音乐,他的作品振奋民族精神,至今仍被作为芬兰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一座西贝柳斯金属头像镶嵌在一旁的红色岩石上。这座纪念碑是芬兰著名女雕塑家希尔图宁花费六年时间创作的,在1967年西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际完成,它的小型复制品被联合国大厦永久展出。
卖冰淇淋的车,免费指路,免费指去厕所的方向。别以为店老板热情,他正在忙着做生意呢。所谓的“免费指路和厕所案内”其实就是贴在车玻璃上的各种指示“纸”。由于反光没照清楚,很遗憾。
芬兰人和北欧其他国家人一样,十分喜爱游艇。公园的一边停满了各种游艇,羡慕啊。
对了,这部车是在岩石教堂附近遇到的。当时很多欧洲游客都围着它拍照,感到很奇怪。一打听才知道这辆车可是纯手工打造,市面上不超过20辆。
于是,等无人时,也随手拍了几张。一欧洲老外向我伸出五根手指说:“500万欧元”。呵呵,合人民币4000多万呢。啥牌子?猜猜看。
总体上说,赫尔辛基的建筑比起其他著名的欧洲城市相差很远。在北欧四国中,芬兰语和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相去甚远,而这三种语言则很相近。芬兰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充当“殖民地”的角色。原先被瑞典人统治,后来又长期成为俄罗斯的殖民地。
芬兰长期被俄国占领,文化受俄罗斯影响甚深,经济上芬兰在北欧四国里也是相对穷一点的。非常有意思的是,弟兄4个,其他3个似乎总爱拿芬兰开玩笑,甚至不大愿意承认芬兰作弟兄。在瑞典的娱乐节目里,拿芬兰人、芬兰语取笑的节目比比皆是,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甚至连芬兰人自己都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