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的刘琦是山西潞安化工集团王庄煤矿科研分工会主席。工作中,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不知不觉间,他已然成为职工们心中无比信赖的“倾听者”。
刘琦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言为心声,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当职工的‘倾听者’,听他们的牢骚话、委屈话、求助话、窝心话,帮他们排忧解难。”初入职场的青年职工,面对井下艰苦且复杂的工作环境,一时难以适应,整日愁眉不展。刘琦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情况,主动且耐心地询问其缘由。随后,他带着这名年轻职工一同下井,在途中,绘声绘色地讲述王庄煤矿往昔的光辉历史,细致入微地讲解具体工作操作;同时嘱咐几个老同事多多关照这名青年职工。很快,青年职工就适应了工作,如今已能在岗位上如鱼得水、独当一面。
有一回,一名职工突发心脏病,紧急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职工的家中乱作一团,家人焦头烂额。刘琦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主动为其忙前忙后。他不辞辛劳地奔走于各个部门之间,详细了解大病医疗保险互助金的申请流程,联系家属准备各项申请材料,及时为该职工申请到了互助金,成功解除了职工及其家庭的后顾之忧,让他安心养病。
还有一次,刘琦在食堂偶然发现外地青年职工黄宇皓生日当天独自在食堂吃饭。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当即悄悄联系食堂师傅,为黄宇皓特意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同时,他精心组织工会委员制作了一张满含祝福的手写贺卡。当刘琦和工会委员们将长寿面和贺卡送到黄宇皓面前时,黄宇皓眼中满是惊喜与感动。那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长久以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思乡之愁也随之消散。
有人曾好奇地问刘琦:“你这么做,到底图什么呢?”当了10年工会主席的他总是微笑着回答:“咱就像是矿灯罩里的一根灯丝———越是黑暗的地方,越得亮着。”他的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电话那头,可能是亟待处理的紧急工作,可能是棘手的技术难题,也可能是某个矿工家中马桶堵塞这样看似琐碎却关乎生活的小事。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职工有需要,他总会第一时间给予回应和帮助。
职工技能水平的高低是价值创造的直接体现。为此,刘琦鼓励和支持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各类技能大赛和素质提升培训。针对科研分工会职工队伍普遍年轻、思想比较活跃的特点,刘琦多次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优秀教师,为广大职工开展“钉钉平台线上培训”,组织职工间的“技能竞赛”,举办“谈理想、谈人生、比贡献”大讨论,使广大职工坚定了“怕吃苦,我们就不到煤矿工作”的决心。科研分工会因此先后走出两名获得“全国测量工大赛三等奖”的金牌员工,真正践行了“化成价值创造,工于品质生活”的奋斗目标。
刘琦坚守岗位,默默无闻地充当着职工的“倾听者”,用自己的点滴付出滋润他们的心田,赢得了职工们的肯定和赞扬。
(山西工人报首席记者 司雁)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