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18:48:00
7月10日7时15分,薄雾笼罩下的成昆铁路普雄站,“共青团号”青年班组的司机潘正洪手比口呼:“5633次车次正确,普雄站正点发车!”,驾驶着5151“共青团号”机车牵引5633次列车缓缓驶离站台。机车两侧,“彝路通达、畅行成昆”八个大字格外醒目。它所牵引的5633/5634、5619/5620次“慢火车”,自成昆铁路1970年开通以来未曾间断,是承载着沿线百姓半个多世纪的出行与生计的“生命线”。今天,这台牵引成昆“慢火车”12年的功勋机车,将完成它的告别之旅。
青春引擎,驶入脱贫攻坚主战场
5151“共青团号”前身“扶贫先锋号”。胡浩燃 摄
列车穿越隧道时,时光仿佛回溯至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关键阶段,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正是主战场之一。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西昌机务段将SS3型5151号机车命名为“扶贫先锋号”,并组建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包乘组。机车两侧“扎根成昆线,服务大凉山”的标语,彰显着他们决战脱贫的决心。
“扶贫先锋号”的首发司机李顺富,这位大凉山会东县走出的汉子,对“慢火车”有着刻骨铭心的情感。“小时候上学,每天翻山越岭走几公里山路是常事。”他深知这趟逢站必停、最低票价仅2元的“慢火车”,对于彝乡人意味着什么——它是赶集卖货的“赶场车”,是孩子走出大山的“求学车”,更是求医问药、脱贫致富的“希望线”。
5151“共青团号”牵引“慢火车”穿梭在山川之间。胡浩燃 摄
手握闸把,李顺富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这不仅维系行车安全,更连接着乡亲们走出贫困的期盼。“背山货的老乡、拖行李箱的学生,每次驶入站台,他们那些期待的目光,总让我感到一种使命感。”在脱贫攻坚战场,5151“扶贫先锋号”和它的青年包乘组,成为大凉山“民生动脉”的核心动力。
“扶贫先锋”升级“共青团号”,青春接力
9时48分,5633次列车停靠熟悉的喜德站。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宣布喜德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凉山州11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5151“共青团号”牵引“慢火车”进入西昌南站。何思林 摄
脱贫捷报传来,但“慢火车”的公益使命并未终止。2021年3月,5151“扶贫先锋号”机车因运行安全、服务优质,正式挂牌“共青团号”,包乘组转型为“共青团号”青年班组,人员扩至16人。他们秉承“彝路通达、畅行成昆”的服务理念,在成昆精神的指引下,继续着光荣使命。
此时,年轻的副司机胡浩燃满怀憧憬。这位地道的“火车迷”从小乘坐“慢火车”,家中珍藏的SS3-5151机车模型占据着柜子的C位。驾驶“共青团号”是他的梦想。他亲历了青年班组攻克成昆铁路(普雄至攀枝花段376公里,最大坡度16‰,弯道半径不足500米)复杂路况的艰辛:实地调研、模拟训练、创新“灵活对标”和“全程抢点”操纵法,将准点率提升至90%以上。
司机们根据站台上学生聚集区域、土豆等货物堆放点微调停车位置,在区间抢速为旅客乘降、站停搬运争取时间——“慢火车”就这样科学合理地“快”了起来。“我们‘抢’的不是时间,是站台上老乡们的希望。”首任指导司机孟延辉的话,胡浩燃深有体会,他见证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司机接力传承这份青春使命。
慢车悠悠,托举彝乡梦想
10时41分,5633次列车抵达月华站。保安海来各角日注视着下车的旅客,思绪回到2023年1月。当时,“彝乡情”主题车厢上线,“慢火车”变身为“流动市集”“学子专列”“家禽车厢”,大大方便了老乡们出行。
学生在“慢火车”上学习。柏旭 摄
站台守望十余年,他见证无数少年从这里启程追梦。自家三个侄女正是乘这趟车走出大山考入大学。最难忘送侄女海来阿加首次求学:女孩紧抓他衣角张望人群,眼中闪着好奇与忐忑。“这趟车上的人都有各自的前程和方向。”他轻抚侄女肩头,“你也会找到自己的目的地。”
西昌机务段的第一代彝族动车司机潘海波,正是这条梦想之路的亲历者。“小时候,我坐着‘慢火车’去看望父亲;长大后,妹妹乘着它走出大山求学;最难忘的是结婚那天,我和接亲队伍一起,坐着这趟车把新娘接回家……”如今,他驾驶着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飞驰在新成昆铁路上,窗外熟悉的山水间,家乡正悄然蜕变:曾经闭塞的村落通了公路,电商将特色农产品苦荞、车厘子等销往全国,游客们乘着动车涌入凉山。“慢火车”与动车组在潘海波的生命里交汇,奏响服务彝乡振兴的“双轨交响曲”。
司机与5151“共青团号合影。彭嘉欧 摄
11时28分,西昌南站,5633次“慢火车”平稳停靠。随着5151“共青团号”机车与后方车厢解除车钩,这台1999年株洲电力制造、驰骋360万公里的全国最后一台SS3“挂牌”机车,光荣退役。风雨26载,穿行山水间,它的轮轨已镌刻进历史与民心。曾经开过这趟慢车的司机们站在车下,郑重抬手敬礼,向“老战友”告别。阳光掠过5151机车车身,车头的共青团徽依然鲜亮。
而“共青团号”青年班组,作为目前成都局唯一一个集体“新时代·成铁榜样”,将带着服务乡亲的热忱与精益求精的操纵技术,用成昆线仅余的5台SS3型机车和即将上线的新车型,继续开好“慢火车”,守护更多海来阿加的求学路,接力潘海波们的振兴征程,让这列穿越半个世纪的“生命线”,持续鸣响希望的笛声。
(来源:中国网 作者:钟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