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城市地下管网迎“微创手术”时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07:22:00    

沈阳皇姑区城管局创新应用非开挖修复技术。皇姑区城管局供图

本报讯 记者赫巍利 王迪报道 “以前修管道要封路几个月,现在几天就完工,连噪音都听不见!"在皇姑区岐山路非开挖修复施工现场,周边商户王女士望着脚下平整如初的路面感叹道。日前,记者实地探访皇姑区地下管网改造工程,见证了这项被誉为城市“微创手术”的非开挖修复技术如何让城市“血管”焕发新生。

日前,在岐山路点位,技术人员正操作管道内窥检测机器人深入地下。随着360度旋转的摄像头传回实时画面,直径800毫米的排水管内部情况清晰呈现——两处环形裂缝被精准锁定。“发现病灶后,我们将把浸渍光敏树脂的玻璃纤维软管拖入管道,通过紫外光照射实现3-5小时快速固化。”项目负责人介绍,这种“点位修复”技术误差控制在厘米级,较传统开挖方式效率提升数倍以上。

记者在施工围挡内看到,现场仅需几名工人配合机械作业,地面施工仅利用原有排水井,不对原有地面造成任何破坏。对比不远处十年前开挖修复留下的30米长条形疤痕,新技术带来的改变令人震撼。

“以前施工影响出行,电钻声能持续到傍晚,现在连扬尘都看不见。”岐山路居民张大爷指着手机里的空气质量监测APP说。记者在现场使用分贝仪测试,施工区域噪音值稳定在55分贝以下,仅相当于正常交谈声级。

据了解,这种新技术还能提升管网韧性,赋能城市“现代化”,皇姑区城管局此次采用的非开挖修复技术,不仅着眼于解决当下管道破损问题,更致力于提升管网的长期性能和韧性。修复后的管道结构强度增强、过流能力改善、抗渗漏性能提高,有效延长了设施使用寿命,为区域排水防涝体系筑牢了基础。

“这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相关专家指出,皇姑区建立的“检测-评估-修复-监测”全链条管理体系,为老城区管网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夜幕降临,完成修复的管网亮起指示灯,宛如城市地下的星河。在这场静悄悄的“地下革命”中,皇姑区城管局正以科技之力重塑城市肌理,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注入强劲的“地下动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