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需等待整体施工图审查完成后才能开工,如今仅凭桩基图纸即可先行办理桩基部分的施工许可,开工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2个月。”近日,市区中联·亳州院子项目负责人毛黎明告诉记者。
在该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毛黎明说,项目之所以能够提前两个月开工,得益于亳州市推行的“桩基先行”改革。
“桩基先行”改革是指对同一栋建筑可分成两个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在整栋楼不具备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可先行办理桩基的施工许可证。按以往的常规操作流程,打桩施工是在整个项目的施工许可证出来之后才开始的。实施“桩基先行”改革后,施工项目可先办理桩基施工许可证并开工建设,后期再办理主体工程的施工许可证。这一改革可以让设计单位先设计桩基部分的图纸,先办理桩基工程的施工许可,在桩基施工时,同步推进地上主体部分的图纸设计及审查,从而节省等待地面建筑图纸的时间。这种审批方式,可让项目平均提前2个月开工,可节约工期1个多月。
2019年以来,亳州市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流程最优、时限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好”为目标,聚焦企业关切,创新推出“桩基先行”“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全程帮办代办”等20余项改革举措,形成覆盖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创新服务模式,为项目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亳州市将工程建设项目细分为9类,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阶段,推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由308个工作日减至55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由245个工作日压减至55个工作日,效率提升超77%。2024年,亳州市累计办理各类审批事项1.2万件,企业满意率100%。
基于扎实的改革基础和成效,2023年,亳州市成功入选住建部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是安徽省唯一的试点城市。经过一年集中攻坚,亳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建成投入使用,工程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进一步优化。亳州市还聚力打造了数字工程、数字城市、数字住房、数字楼盘、数字名城、数字村镇等6个创新应用场景,“数字住建”建设成效凸显。2025年2月,亳州市和广州市、长沙市等11个地区率先全面完成改革试点任务,这标志着亳州市迈入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第一梯队。(刘景侠 马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