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08:44:00
据中央气象台,台风“丹娜丝”的中心已于今天(7日)凌晨0点钟前后在台湾嘉义县沿海登陆,登陆时由强台风级减弱为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0百帕。
▲ 受台风外围云系影响,汕头市东海岸波涛汹涌,乌云密布
受台风影响,广东东部沿海、福建沿海、浙江沿海、台湾岛沿海将有6~8级大风,阵风9~10级;台湾、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将先后出现强降雨天气。
7日起,受降雨和台风的影响,高温将有所收敛,但中东部整体闷热的天气格局不会明显改变,并且夜间最低气温依然较高。
中央气象台预警连发
中央气象台7日早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预计“丹娜丝”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8日早晨起转向西偏南方向移动,逐渐向浙江台州至福建福州一带沿海靠近,并于8日下午到夜间在上述沿海登陆(8~9级,18~23米/秒,热带风暴级)。
随着台风北上,福建、浙江等地风雨天气将会逐渐增多。此外目前来看台风西行登陆减弱后,其残余环流可能会维持较长时间,9日至11日江南、华南也将自东向西出现较强降雨。不过后期台风路径和残余环流维持时间还存在变数,带来的降水强度和落区也存在不确定性,需持续关注。
台风天不建议打伞出门
实验开始,消防员用四台造风机模拟12-14级大风天气。随后消防员尝试推婴儿车、提着旅行箱,推着自行车从风中通过,情况大体一样:每一步都走得十分“沉重”,婴儿车和旅行箱从手中挣脱开,掉入水池中。
消防员随后又打开雨伞,模拟暴雨遇上台风天情况。风中的伞仅仅十几秒就被大风掀翻,伞面已经残破不堪,金属材质的伞骨直接“骨折”。
被风吹“骨折”的雨伞。图源:杭州发布
消防员提醒,伞骨锋利容易造成划伤扎伤,且人容易被伞带着走,会偏离自己的行走路线。尤其在水边,很容易发生危险。风力达到8级以上时,外出时可以选择穿雨衣,尽量不要撑伞行走。
体重160斤的消防员撑起长柄伞从“风雨”中穿过,短袖长裤瞬间湿透,紧贴在身体上,伞没坚持几秒也只剩几根伞骨。图源:杭州发布
台风天行走有技巧
遇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单人行走也有技巧。可以保持伏腰、弓腿,低头、半扎马步姿势,保持手臂折叠抬起,放置于头部前方。行走时也需谨慎观察撤离路线及上风处是否有风险隐患,及下风处是否有适合躲避的空间。
台风天正确的行走姿势。图源:杭州发布
在多人行走时,共有3种正确姿势:一是搭肩排纵队,依次搭着肩膀,侧面迎风行走;二是搭肩螃蟹步,依次搭着肩膀,正面迎风横跨行走;三是挽臂横跨走,挽着胳膊正面迎风横跨行走。
城市高楼间警惕“狭管效应”
现场试验中,消防员还演示了在大风天气里开门的场景,可以发现,无论是外拉还是内推两种开门方式,在风力作用下,开启都比较困难。
当消防员体验向内推门时,开门的一瞬间直接被房门拉住,甩进了房间内。图源:杭州发布
消防员解释,在台风天气开启房门时,气流迅速涌入,极易形成狭管效应。所谓“狭管效应”就是气流从开阔地区穿越狭长通道,例如城市高楼间的街道、峡谷地形时,空气流通速度加快,风力会骤然增大。
一名网友曾拍下“狭管效应”,走道刮起的大风犹如时空隧道。图源:北京应急公众号
消防员提醒,大风天气时,大家尽量减少出门,为了避免“狭管效应”造成的损伤,出行要避开走高楼之间的狭长通道,以防突然加强的气流伤人。在外要注意避免高空坠物,远离大树、临时搭建物、广告牌等危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