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网约护士”需求量增大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如何让这个行业走得更好更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5:0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潘璐 张蓉 通讯员 许紫莹

这几天,#97年小伙做到家护士月入2.8万#、#上门护理服务成热门职业#等话题词一再冲上微博全国热搜榜,让“到家护士”这个职业,再度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讨论。

确实,足不出户,手机一键下单,专业护士就会上门服务,很受大众期待。而近年来,国内多地也出现了这样的“网约护士”,甚至有头部综合网络零售商也推出了“到家护士”相关服务——“我们不只是在致敬白衣天使,更是想通过护士到家服务的发展,重构院外护理的底层逻辑。”京东护士到家业务负责人的回答引人深思。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率先在北京、浙江等6省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

2022年11月,浙江省上线发布“浙里护理”重大应用,满足大众多样化、差异化、优质化的护理服务需求,助力破解居家养老照护难题。

如何让“互联网+护理服务”走得更远更扎实,成为了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亟需思考的问题。

图源:视觉中国

网约护理服务人次增幅很大

居家护理需求多样化

杭州82岁的陈爷爷(化姓)很发愁。

老人患有冠心病和帕金森病,家住7楼。因为活动困难,大多数时候都卧床在家。

长时间卧床使陈爷爷的双髋部出现了压疮。社区医生不会处理相对严重的压疮,而爷爷家所在的楼栋没电梯,就医困难。

情急之下,家人网购敷料给老人换药,却引发了伤口感染。儿子通过同学了解到医院有专业的伤口专科护士提供居家护理服务,马上在“浙里护理”预约。

在手机上收到订单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专科护士长孙红玲马上上门。

经过6次专业护理后,爷爷的伤口感染得到了控制。

护士为卧床老人做上门护理。 受访者供图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尝试足不出户的“互联网+护理服务”。

浙大二院护理部主任兰美娟告诉潮新闻记者,2024年,浙大二院居家护理服务500多人次、线上咨询服务6000多人次,“今年增幅很大,居家服务每周都有150到200人次,咨询量每周300多人次。”

居家护理的需求来自方方面面。

浙江省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胡斌春表示,一方面是慢病患者,比如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血糖监测,哮喘患者需要雾化治疗。另一方面是各种置管患者,居家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需要导尿管护理,静脉置管治疗的患者也要由护士进行专业护理。此外,还有术后患者的伤口护理、中医方护理、产后的母婴护理等。

很多时候,护理是和健康科普同步进行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无创呼吸机,骨科患者怎么正确康复训练,需要护士们手把手的教学和讲解。

“母婴护理也是我们非常注意的部分。第一次做母亲,回去之后怎么给婴儿洗澡、乳房肿张的问题,都会困扰她们。”兰美娟说,在接到的订单中,母婴护理的占比也很大。

胡斌春介绍,“浙里护理”平台上线以来,居家上门服务量中,第一位的是临床护理,第二位的是母婴护理,第三位的是伤口造口类。

“到具体的项目上,做的最多的是血糖监测,有57000多单。其次是新生儿测黄疸,共有52000多单。”

平台已有3万多名活跃注册护士

上门护理服务延伸到山区海岛

从医院到家中,当护理服务的场景延伸,“一对一的居家护理”对护士的专业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同于在医院里,一位年轻新护士遇到棘手的问题,有团队里的老师帮忙指导,居家护理需要经验丰富且专业的专科护士。”兰美娟举例说,像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只有具备相关资质的护士才能提供服务。

对于“网约护士”,浙大二院有一套严谨的选拔标准:除了具备相关资质,还要有足够的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满足这些基础条件的护士在经过选拔考试,并完成岗前培训后,才能开始提供居家护理服务。

目前,浙大二院有近4000位护士,其中仅约1039位通过相关考核,自发成为“网约护士”。

放眼浙江省,将近30万名护士中,在“浙里护理”平台的处于活跃状态的注册护士也仅有3万多名。

图源:视觉中国

这群护士中的精兵强将有足够的时间提供上门服务吗?

兰美娟直言,在医院的本职工作之外,护士都有一些业余时间。“上门服务往往是预约制,可以双方商定一个空闲的时间提供服务,如果是很急的需求,也可以把相关工作移交给团队里的其他人。”

不过,浙大二院的“网约护士”仅能走进杭州市区的家庭提供服务,一般在常规10公里以内,但也会根据患者实际困难,进行超范围服务。

作为省级医院,来来往往的各地市、各区县的患者的上门服务需求怎么解决?

为此,2022年,浙大二院又创新推出“省级医院—县级医院—社区—家庭”四级联动的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即省级医院协同县级医院,指导社区护理人员上门居家护理,让专业的居家护理服务延伸到全省各地的家庭。

胡斌春介绍,目前全省每个医院都设立了网格化管理人员。今后,有护理需求的患者出院后,省级医院的联络人会把患者的信息同步给他所在地医院的联络人,进行信息的互通和及时的随访。

推广仍存在一些现实困难

需做好把关和监管

目前,只要有患者在“浙里护理”平台下单,很快就会有护士接单。

“‘浙里护理’是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下,全省一张网的护理平台,把省内绝大部分地区都接入进来。”胡斌春说。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医政药政处消息,“浙里护理”应用累计完成上门护理49.53万人次,护理咨询62.97万人次,深受群众好评。

“浙里护理”平台首页。

“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服务质量是首位,但同时我们也要保证‘网约护士’的安全。”兰美娟告诉记者,每位“网约护士”的手腕上都有定位系统,实现全程追踪,确保他们的安全。

胡斌春坦言,在推行“网约护士”时,万一患者发生意外情况、产生不良后果如何处理,成了他们担心的问题。“我们对上门的项目进行了严格的把控,比如有的易过敏药物第一针要在医院打,像鼻饲管的更换等需要非常严谨的操作和患者的配合,我们也主张在医院进行。”

此外,部分医院一开始认为护士应该在医院里工作,进行上门服务可能分散精力,并不予以支持。

据媒体报道,宁波市卫生健康委规划与数字化发展处处长朱春伦认为,“网约护士”在便捷的同时,需要患者支付医疗服务费、基础耗材包和来回交通费,对长期卧床需要定期护理的患者家属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称,下一步,浙江省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数据要素×医疗健康”系列行动,加快推进数字健康新基建。

潮新闻记者关注到,互联网大厂正在入局护理市场。据央广网消息,京东护士到家平台的服务护士全部为经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认证的执业护士,大部分具有三甲医院工作经历,且必须通过京东健康护理人员实名认证、资质认证、职称认证和服务能力认证。上岗前,所有合作护士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以确保服务质量。

有行业内人士告诉潮新闻记者,尽管护理市场是目前的风口,但在覆盖区域较小、服务量较小的起步阶段时,平台实现盈利并不容易。“此前国家卫健委要求,开展此项服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有提供相应的资质,医疗机构也必须对护士的准入进行医疗把关,保障患者的安全。”胡斌春说。

此外,上门护理是非常专业化的服务,行业内人士提醒,有关部门也要做好规范化的管理和日常监管,让居民们安全放心地享受多样化的上门护理服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