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为恒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4月2日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提出之后,全球市场陷入动荡,中美贸易冲突下两国关税持续累加,美国对华关税水平达到创纪录的部分产品245%,远超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59.1%峰值水平,创下美国100年来对单一国家最高关税纪录。由于对美贸易中的相对弱势地位,很多经济体都寻求与美国进行接触、谈判,寻求达成相对有利的结果。而美国也“大度”地给了90天的宽限期。
这形成了一种错觉,美国的“关税恐吓”策略取得了成功,可能从部分经济体身上狠狠地讹诈一笔,按照从这些经济体3万亿美元进口规模测算,仅20%的关税税率就可以收入6000亿美元,相当于联邦赤字规模的35%,更长远看,甚至可以拉拢这些经济体形成对我国的围堵。很多分析人士认为此次的“对等关税”充分体现了特朗普一直所吹捧的“谈判的艺术”,提出惊人的目标,设定远超预期的条件,使对手措手不及;大肆宣传,通过舆论攻势强化威慑力;决策反复摇摆:在谈判中制造不确定性;最后达到需要的利益。
但这种所谓“交易的艺术”只在静态的合作博弈中才会有效,而且对发起方的信用伤害巨大。由于博弈发起方一开始就不愿意合作,而且反复施压,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对手最后往往会适度让渡利益,采取合作态势,以避免最大的损失,从而达到短暂静态均衡。但这种贪得无厌的索取实现的均衡并非纳什均衡。如果进入新一轮的博弈,鉴于过去的发起方恶劣的行径,只要有筹码,对手最优策略一定是“以牙还牙”。
复盘特朗普当选总统之前的商业生涯,他总是能够通过所谓的“谈判的艺术”获得暂时的收益,但其多次破产的经历也显示,依靠暂时的压榨是无法在商业上获得持续的成功,客户最终的选择或者是“以牙还牙”,或者是不再与其打交道。在特朗普第一次当选总统之后,在与中国关税的谈判中反复横跳,动辄以所谓的中国“不遵守协议”相威胁,例如2019年5月5日,无视进行的协商,悍然宣布将中国原征收10%的关税2000亿美元商品的税率提高到25%,且短期内对另外325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正是基于上一轮的教训,在特朗普提出极其荒谬的对等关税之后,中国就是采取“以牙还牙”策略,既针锋相对,但也对美方对于电子产品的豁免表示适度的认可,展现出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也给了美方明确的信号,中方是不会接受美方的漫天要价,但谈判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
其他经济体过去较少经历过这种突然袭击式地大范围增加关税,在措手不及的同时纷纷寻求和美国进行磋商。殊不知,这种狮子大开口式的讹诈本身就是“交易的艺术”一部分,最终这些经济体会认识到,除非自愿牺牲一部分经济利益,否则很难达成协议。即使达成协议,只要特朗普认为还有压榨空间,也会找个借口,重新发起关税挑战。如此反复,最终结果是这些经济体在耗费了大量的外交资源之后被狠狠地讹诈一笔。如果在特朗普任内再次发生类似的冲突,那么这些经济体是否还会采取类似的妥协可能犹未可知。更重要的是,由于美国国家信用受到损害,任何一个经历过此轮关税冲击的经济体,与美国打交道的时候必然小心谨慎。
总结特朗普上一任得失,可以发现特朗普找准了美国问题也掀开了锅盖,但四年的执政表明,他不是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人,相反,他可能把事情搞得更糟。再次执政之后,相对于第一任时期,特朗普似乎显得更为着急,也更想解决当下美国面临的包括诸如高通胀、高赤字、制造业严重空心化等问题。但他并没有改变长期以来的谈判手法,在内部实施了一轮扫荡式但并不成功的裁员之后,开始所谓的“对等关税”。特朗普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各个经济体之所以纷纷到美国寻求谈判解决关税问题,并非他的谈判手法有多么高明,而是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金融方面对单一经济体的碾压式存在。过度地依赖美国硬实力对贸易伙伴进行打击,这种行为一定程度上消耗了百年以来在盟友中建立的基于美式价值观的信用,而这种信用恰恰是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重要基础。一旦外国政府和投资者对美元不再信任,意味着美国资产吸引力的削弱,这也是所谓“对等关税”之后,美国出现罕见的股、债、汇三杀。对于目前所谓“对等关税”的未来趋势,大概率是迅速崩塌,最终名存实亡。未来三年多的时间内,可能这种动辄挥舞关税大棒的桥段还会反复上演。这种不确定性给全球贸易投资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形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部分瓦解,全球经济短期受到冲击不可避免。
我国是对美国关税大棒说不的经济体之一,而且给出了明确的信号,除非美国真正作出让步,否则中国是不会进行接触的。相比所谓的“交易的艺术”,我国对美态度鲜明,立场坚定。
工业革命以来,能够被称之为“世界工厂”的,只有日不落帝国时代的英国、一战之后的美国和加入WTO的中国。中国的产能,是一直以来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不仅体现为劳动成本优势,更有全球独一份的产业链响应速度。在基本同等价格水平下,在特朗普经这种不确定性极强的策略导致新增产能和转移投资极为谨慎的背景下,未来10年看不到替代当前我国50%以上产能出现的可能。如果持续对我国高关税打击,那么或者美国出现大幅衰退导致需求的快速萎缩,要么美国消费者持续承受高价格水平。
本文为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仅代表作者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