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的天还未揉亮眼睛。我已披衣推窗,墨迹还未干的天空上,半轮残月已出东方,像被晨雾涂抹后的宣纸。整座小镇正被春汛般的早市声缓缓唤来,闪出一幅"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的赶集图卷。
菜市口上是棋盘格一般的烟火之巷,一捆捆顶露水的菠菜码成玉翠色的高塔,新摘的香椿芽捆成了油亮的杂色麻花。老农蹲在菜筐前,烟袋锅里的火星明灭点点,映着树叶上未干的晨露。"两块一把——",起初的热闹就从一声声的吆喝中挤来了。一个个忙碌的剪影现身了,就像皮影中的各路人马,齐齐上演着,他们穿过了豆腐坊里缥缈的蒸汽,围过声闷如雷的石磨转动,招徕了汩汩流淌的赶集热情。
转过鼓楼巷,忽有甜香破晓而来。饽饽铺前已排出蜿蜒的队伍,笼屉掀开时,白雾裹着枣泥的芬芳穿街走巷。老大爷的烧水壶已然吱吱作响,连同他冲的早茶,一股流动的甘甜微风印着阡陌交通,在齐鲁大地化作了一代代人质朴的生活。
鱼市海岸的早潮最为喧嚷。胶东来的渔船刚抵岸边,青鳞银肚的鲅鱼便在苇席上拍打起浪花。鱼贩的胶靴趟过浅水,吆喝声撞在百年石桥的脊梁上:"春鲅鱼跳丈人门喽——"几个戴灰呢帽的老者围看交易,纷纷指点着鱼鳃的鲜红,切磋着在味蕾上跳跃多年的经验。
日头爬上古庙的鸱吻时,市声渐稠如蜜。针线摊前是巧妇的绣绷,金线在阳光下忽闪扶摇;剃头摊边的铜盆盛满朝阳,水面浮着昨夜落进的杏花。苇编笼里的禽鸟,羽毛鹅黄,仿佛初绽的连翘,令人联想到"梅子金黄杏子肥"这最美诗行。
一阵山东大鼓支起了本土的风貌,记录着演奏大娘最舒适的心跳,卖糖瓜的小贩趁机吆喝,冰糖在铁锅里熬成琥珀色,拉出的糖丝竟与轿顶流苏缠绕。这倒应了那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似人间无数",悦动的世俗的光景已胜过了神话的鲜活。
待到阳光镀亮药王阁的铜铃,集市便到了鼎沸时分。货郎的拨浪鼓、叫卖的喇叭声,各种声响在春光里发酵成了一杯浓郁香醇的甜酒,饮一杯回肠,念一场回响。
我立在茶肆二楼,看青灰的瓦浪间浮动着各色花潮。他们流动的脚步竟参与了《清明上河图》里一致的光景。此刻,古时的繁荣墨痕还未干透,今朝又换了新装,这图景与历史风貌重合,勾勒着烟火人间的向往。

壹点号 美出于山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